打开刘洪宇的网页,悠扬的音乐沁人心脾。
在网页的左上端显示,刘洪宇上传的文章有1922篇,视频285个,其好友是10166名,留言有4667条,微博有270条,相册8个,而总访客有4721651。在这个网页上,还能看到其工作动态、教学PPT,如果与他互为好友,还能看到更多刘洪宇愿意开放的内容。
刘洪宇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他所做的网页依附于湖南“职教新干线”这一平台。
这一平台始于两年前,是湖南省教育厅的顶层设计,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推动。湖南省教育厅为应对慕课的到来,专门启动《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运用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湖南职业教育新干线”网络学习平台群,研究制定并推行统一的空间应用技术标准,使这一平台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最大的政府牵头开发的慕课平台。
目前,湖南职教新干线上汇聚了4万多名教师个人空间课程资源,并且以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在湖南职业教育界,几乎做到“人人有空间”。截至2014年10月,在湖南职教新干线上,已经建成网络学习空间105万个,网络空间课程3850门。已建设机构平台299个,发布教学视频200万个,师生互动9720万人次,文章浏览5.5亿人次,视频浏览3504万人次。
“这给我们应对慕课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举措的推动者、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王键在做未雨绸缪之事。
职教新干线是什么?
慕课大潮来袭,这一次,湖南职业教育大踏步走在了高等教育的前列。
王键所理解的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他预言: 慕课将炸开大学的围墙,炸醒昏昏欲睡的课堂,把老师和学生炸到世界几百年来最深刻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去跳舞。
“这不是名校名师名课的慕课,而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进行全过程教学干预的在线课程,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跨校跨界使用,并在湖南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王键认为,目前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能走在全国前列,是找到了抓手。
王键眼中的慕课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在王键眼中,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包括coursera、edx等在内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都只是其华丽的外表而已。
很多人认为,职业院校的慕课无法实现,而在王键看来,在实践操作训练中,学生能随时随地有选择性地学习那些解析了技能操作程序、步骤的课程资源,随时获取教师有针对性的在线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OOC跨越时空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帮助职业院校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翻转,优化、整合了以使学生乐学、愿学的资源,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教学双边活动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这种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职教新干线改变了教与学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刘宇告诉记者:“我们到学校,第一件事是军训,同时进行的是在‘职教新干线’上开辟学习空间。”当然,这一切操作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如果要熟练运用,需要练习两个星期。
注册自己的空间之后,上课时,刘宇在空间教室里,就可以找到全校老师的空间,可以看到老师的教学课件,可以向老师提问。而老师也可以通过空间给学生布置作业,修改作业。
对于职教新干线,刘洪宇的一段话引人深思,他说:“有了这个平台,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比如我和学生讲创新,一个光棍节,淘宝的销售额能够达300亿元,我把这个案例和美国社会科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就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什么是创新。反过来,学生给我留言也让我学了很多新知识,比如‘高大上’等词语,也知道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其实,刘洪宇的这门创新课是选修课,修满有学分。学生很喜欢这门课,在空间上报名就超过了900多人,最终,他选择了100个学生。“毕竟教室容纳有限。”刘洪宇说,“不过,我会在空间分享我的教学课件,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下载学习。”同时,很多学生跑到空间上给他留言,这增加了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
而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余滢看来,“职教新干线是一个展示每个教师自己的个人空间。”她在这个平台上发明了针对高职生学习特点的“挑战式教学法”。
高职的孩子更爱操作,手机玩得比较好,所以老师也就会有导向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正好空间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去年,余滢在教授“铁路货运”课时,把290个学生分为两个班,以班级为单位,以擂台为形式,每期提出问题和方案的团队作擂主,其他团队进行挑战和应战。
两个课堂,一个是自主课堂,由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主持人,以慕课的形式,先带学生们看微视频,再看阅读资料,之后再做测试,最后再主题讨论(挑战应战);一个是面授课堂,老师解决疑难知识点。因为进度不同,老师通过系统抓取学生在自主课堂所不能掌握的东西,然后融合到面授式课堂的知识点中。
这个挑战式教学法使得两个班学生的优秀率提高了大概20%。
“更好的是,有了空间之后,我们的教学就变成24小时都可以进行了。”余滢说。
网络的便捷,使得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等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湖南职业教育界,以湖南职业教育新干线为平台,很多院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比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组织的“院长话题”,由院长亲自主持,定期在网络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增值学习,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助,在空间实现了“人人为我师,我为人人师”。
除此之外,这个平台还面向城镇居民建构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辅导。如,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的“农民培训平台”,将先进、科学的农业知识推送到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的农民空间,教师定期在线为农民答疑解惑;郴州职院的“百企空间”,为5000多名企业员工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员工在线技能培训;湖南工艺美术职院通过刘爱云大师开设“湘绣博物馆”空间,使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得以传承与保护;岳阳职院的“老年颐养院”、湖南外贸职院的“食品监管平台”、湖南水利水电职院的“水文化主题空间”、常德职院的空间“植物医院”等,均为社会学习者、用户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优质服务。
“多维度的空间教学模式,颠覆了‘一师一课堂’的封闭式传统教学。教育者的多元性,进一步强调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职业教育也拓展了向社会服务的功能。”王键很有感触地说。
职教新干线解决顶岗实习难题
职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一直被社会诟病为“放羊式”管理,这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非常头疼的一大难题。在教育教学规定上,顶岗实习一直是教学的一个环节,然而由于顶岗实习学生的量大,地域又分散,有效管理有很大难度。
然而,在湖南铁道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先满看来,学校在“职教新干线”这一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微信课堂”管理系统让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
韩先满介绍,“微信课堂”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学院自主开发的后台管理系统与数据库,构建起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平台,是针对该院学生顶岗实习区域分布太广、难以管控和不方便集中授课而开发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习时到岗如何?有什么问题?过去,学校指导老师只有到现场才能得知。现在,学生每天要在微信平台上报到,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向学校反映。
该院信息中心主任沈坚勇介绍,学院去年1064名顶岗实习学生全部采用该教学法管理,学生日点名签到率在90%以上,学生“微信课堂”组织小型讨论会40余场,学生和实习单位普遍反映管理效果显著。
微信课堂会每隔一个星期搜集一些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学生可用文字、语音发表意见。此外,通过实时拍摄图片,方便老师图文并茂地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韩先满认为,“微信课堂”突破了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地域限制与时间限制,每个学生教学进度都可以由自己自由掌握,照顾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学院教学紧跟企业需求动态调整,实现专业教学与现场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
据介绍,目前“微信课堂”在湖南全省的职业院校进行推广。
其实,对于湖南职业教育新干线这一自上而下的推动平台,刚开始也遭到很多老师的反对,特别是那些45岁以上、对网络不熟悉甚至抵触的中年老师,更是如此。
“然而,时代不可逆。如果要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王键说,“当然,这一平台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