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突破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瓶颈

2013年07月01日 16:27 佚名 点击:[]

公共基础课教学往何处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一直是公共基础课教师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滨州职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来带动整体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坚持“1235”教学改革思路,做好公共基础课改革顶层设计

这两年,滨州职业学院探索出了“1235”公共课教学改革工作思路,明确了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公共基础课提供了顶层设计。也就是坚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专业建设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两大任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形成适应骨干校建设的职业核心能力、外语、体育、语文、数学五个公共基础课课程群。在这个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发挥引领作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经过近四年的建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群建设实现了以下突破。一是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内外训相结合、项目化体验式教学等教学形式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普遍采用并成熟运用。在考核评价方式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和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运用。

二是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不断挖掘新项目。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不论谁有了好的教法、好的案例、好的项目,都会与其他成员进行资源共享,促进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现在课程建设已积累大量项目和案例,准备汇编为校本教材。

三是将课程建设与社会培训相结合。对任何组织而言,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都是员工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为发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滨州职业学院基础部编制了企业员工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项目,开发职业核心能力社会培训课程,陆续在企业开展培训。

四是积极探索合适的职业核心能力大赛方式。在今年的职业核心能力大赛中,引入了“校园定向”这一项目,大赛也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探索急速60秒、沙漠掘金等适宜大赛的项目,准备在今后的比赛中采用。

五是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测评相结合。引入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办公室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在学生中开展测评工作。通过测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六是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基础部团队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团队合作运动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讲座、项目训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基础部的核心竞争力。

将以上建设成果进行梳理,滨州职业学院启动了职业核心能力精品课程群和资源库建设,将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解决问题等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正在逐步建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资源库。

三、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龙头,深化其他课程群改革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影响和应用于其他公共课程建设,通过建设精品课程群和达标课程群,推动了其他公共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在全部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在与专业和学生特点相结合进行选项和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如高职体育精品课程针对护理专业未来岗位工作特点分析,确定了课程性质及设计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一体化”的课程结构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为两翼,改变单一狭隘的课堂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将翻译、阅读理解、课后习题等内容融入,讲练结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和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增加教学中实用性的内容。

语文课程根据中专生和高职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教学改革。中专语文侧重于学生基础语文素养的提升,高职语文课程侧重于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加强对有效教学方法的研讨,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并将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建成品牌。如外语教研室举办英语角、俄语角等活动,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开展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育教研室举办的各类学生体育比赛,语文教研室举办的经典诵读系列讲座等。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生源素质的不断变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如何深化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滨职人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上一条:做活实践环节 让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 下一条:成都纺专: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9778818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