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山村教师的守望: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

2011年04月12日 10:14 佚名 点击:[]

一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却放弃令人羡慕的名校工作,23年“蜗居”山区中学,献身农村教育事业,他生活清贫,却倾尽所有扶助贫困学生……走进他的课堂、他的宿舍、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使人受到强烈的震撼:在这个诱惑无处不在的时代里,一个安贫乐道、甘为人梯的“陋室师尊”,更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纯净的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汪金权。

初识汪金权,强烈地感染我们的不是满头银霜,不是满脸沧桑,而是他的快乐和他对生活的饱满激情。没有为自己的清贫而抱怨,他的脸上总是挂着一种安然、浅淡的微笑。他说:“我对当初的选择毫不后悔,我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追求。”

走进他的宿舍,一张木板床、一口旧木箱、一张四方桌、一个用木板垒起来的书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堆得最多的就是横七竖八的各类书籍。

打开一个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几本线装古书,他小心翼翼地读着书上已经模糊的字迹,不住兴奋地念叨着:“这是宝贝啊,虽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但却很有价值。”

厨房里,有一口搭起的土灶,还堆满了木柴,这样的场景在城镇已经很难见到,连农村里也有很多人用起了煤气灶。汪金权淡然地说:“这些木柴是特意从山里砍来的,做的饭很香,比用煤气节约不少钱。”

来到他的老家,30年前建的土房子已是摇摇欲坠,破旧的家具中,一个衣柜是解放前打土豪时分来的,几口木箱有的是他妻子的嫁妆,有的还是他母亲的嫁妆。而他却乐呵呵地说:“这房子冬暖夏凉,屋后有大山,门前的竹林还是小时候与母亲一同栽种起来的哩。”

每当遇到有困难的学生,汪金权都会伸出关爱之手,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他究竟帮助过多少学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可是,当自己的大儿子上学时,却付不起学费,还是靠同学的资助才进了大学。从他家那摇摇欲坠的土房子和一无所有的简陋宿舍里,可以看出来,汪金权为学生付出了许多!

当问及汪老师,23年前为什么回到贫困山区?他毫无掩饰地回答说:“山区的教育需要我这样的老师,我自己的家庭也需要我回来照顾。”

汪金权的宿舍里,曾经住过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和汪老师生活在一起。说起这些学生,汪金权如数家珍:谁现在在报社当记者,谁现在在宣传部门工作,谁现在也回到蕲春来教书……每谈到一个学生的时候,一向恬淡的脸上总会展露出兴奋,眼睛也会放出亮光。从这些兴奋的神情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爱,是何等诚挚!

在课堂上,汪金权有别样的教学模式,有人称之为“汪氏教学法”,其实他是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心,在教学生成人、成才。他的语文课上每天都有学生的演讲,他的学生每天都要临写钢笔字,他说,练字就是练心,让学生们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稳。

二十多年来一以贯之,没有课后作业,没有学习负担,他只求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而他的学生,有很多人在全国和省级作文竞赛中获奖,有很多人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习作,他亲手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下千名。

“我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家长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就是托付给了我们这些教师,人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他们的自尊。”“教师是一个需要献身的事业,在我看来,教师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山乡教师的守望正是山里孩子的希望!”这是汪金权的语录。记者程墨/文

上一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再现 下一条:什么样的学校管理是“有效的”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9778818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