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汉江师范学院:一堂服务守水护水国家战略的思政大课

2024年10月09日 08:41  点击:[]

在河南南阳与湖北十堰交界处,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它将汉江和丹江揽入怀中,汇成晶莹剔透的一池碧水。这里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时说。

作为建在库区、发展在库区的高校,汉江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汉师”)青年师生一直都是坚定的环保志愿者。

92日上午,该校开学第一课拉开帷幕,主题依旧是生态文明教育,这个传统已延续6年。该校党委书记付永昌寄语青年学子,接好汉师人水生态环保事业的接力棒,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感悟汉师担当与精神传承。

回望过去,“迁”“建”二字贯穿这所地处鄂西北高校发展始终。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了支持国家水利工程、三线建设、南水北调,该校6次搬迁,被誉为“车轮上的学校”,师生守水护水的基因已融入血脉。

这里不仅有接续努力的大学生志愿者、立足水源地的科研成果,还有一系列与水环保相关的思政课。汉师开设了“水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汉水文化概论”等通识教育选修课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堰实践”等专业选修课。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已成为这所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思政大课。

带动上万人守水护水

刚过去的暑假,廖思盈过得格外充实:7月底在十堰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为小学生科普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知识、8月中旬与志愿者一起巡河捡垃圾、8月下旬参加团十堰市委组织的环保展演活动……

廖思盈是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21级学生,也是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自2021年加入团队以来,她已经参加近50次志愿活动。感受守水护水艰辛,开展各类水生态教育保护活动……这是包括廖思盈在内众多汉师守水护水志愿者的日常。

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脱胎于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成立的环境保护协会。学院副院长丁宗庆介绍,协会刚开始主要是组织大家巡河捡垃圾,“但垃圾永远都捡不完。于是我们创办了九色鹿,通过各种活动从思想层面入手,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经过项目化、创新化的创业历程,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已成长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第一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注于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的公益机构。

从参与十堰市“民间河长”计划到提供十堰市河湖长制第三方评估服务,从“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到发起南水北调“我是小小守井人”水生态科普教育项目,5年来,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累计引导带动十堰市1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水环境保护行动。

改变,总在不经意间发生。

当地市民孔宪涛喜欢钓鱼,尤其喜欢去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打窝”。一袋袋饵料扔进水里,塑料袋便遗弃在岸边,常规巡河很难发现。与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接触后,孔宪涛不仅带走了自己的垃圾,还主动加入志愿活动,成为一名“民间河长”,呼吁钓鱼爱好者随手带走垃圾。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水生态科普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愿景。”吴勇介绍,最初,团队只有十几个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现在已经有800多人了。

在团湖北省委的指导下,依托汉师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的“南水情长”志愿服务队,则是校、地、企共建、共治、共享的水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品牌。

服务队联动学校、地方、企业,先后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合作,搭建了中小学、高校、社会的交流平台,从风雨无阻的环保小课堂,到跨越重重山路的“小小守井人”高校行,再到设立“南水情长”水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基金,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在水源地孩子们心中种下“小小守井人”的种子,年均带动上千人参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保护行动。

今年821日,“南水情长 一路向北”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从丹江口大坝出发,历时一周,途经4省市,行程1000多公里,与首都师范大学的同学们相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位于北京的团城湖。两地大学生共同发出护水倡议:当好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的先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汉师团委书记潘彦冰介绍,作为水源地高校,多年来,汉师青年志愿者一直活跃在库区水生态保护的第一线,各二级学院都有固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和环保服务项目,影响带动上万人积极参与水生态保护行动。

师生双向奔赴共成长

紧扣水源地高校区域优势与专业特点,课程设置上,汉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堰实践——水篇”校本通识特色课程,让知水爱水的理念深入汉师学子的心中。

日常学习中,学校结合“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等,常态化开展水生态志愿服务教育,持续在“百生讲坛——理论学‘习’我来讲”等品牌活动中讲述南水北调的故事、南水情长的担当,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进入班级展开生态环保主题宣讲100余场。

2017年,80后青年博士胡玉来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任教。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想通过教育和公益带动更多人参与环保事业。”在他的推动下,2019年,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成立。直到现在,他都是团队的指导老师。

团队刚成立时,想要找到合适的指导老师并不容易。“担任指导老师其实无形中增加了大家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短期内很可能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指导老师流动性很大。”胡玉说。

随着活动的开展,老师从学生中收获了正向反馈。“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收获、有成长,老师很有成就感,我的学生原来可以这么优秀。”

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出的热情,延伸到了课堂上。“直接跟学生讲专业课,他们可能对一些学术术语提不起兴趣。但老师如果能把他们带出去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专业以后能做什么,这就相当于让他们有了目标,再去学习的话也就有了动力。”胡玉说。

教与学往往彼此成就。202210月,胡玉和5位老师一同申报的项目——“我是小小‘守井人’——‘四位一体’生态体验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在湖北省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评审中,获得省二等次教学成果奖。

采访中,只要提到学生,胡玉便夸个不停。在他口中,每个参与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从环境保护协会到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1996年出生、家住十堰市郧西县的吴勇与水环保结缘8年了。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创办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第一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注于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的公益机构。

同在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刘贵龙也很感谢这几年的经历。

与团队指导老师交流,他了解到很多环境专业的前沿话题。在老师的鼓励下,他陆续参加第五届湖北省高校“与绿同行”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等多个竞赛并获奖。

“每参加一次比赛就好像一次闯关,我很喜欢这个过程,因为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他说。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廖思盈正和团队计划招募新环保志愿者的事情。“我们学校与丹江口库区密不可分,守水护水需要不断有新的志愿者接力,才能一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全体师生的政治课、必答题。”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德说,“应该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师生争当守水护水节水的先行者、引领者、创新者、推动者。”

2024-10-07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条: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这堂思政课有啥不一样 下一条: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定位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9778818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