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希望找到一个时间清闲、工作稳定的工作,39%的大学生愿意自己选择创业,59%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或者回家乡就业。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时期,“90后”大学生日益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在他们身上,以往高人一等的精英就业观越来越少见,求职的务实性越来越高。
当很多毕业生开始忙碌于考研和找工作时,河南师范大学2012届文学院毕业生小董却报名参加了该校的“硕师计划”,毕业后到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3年,3年后回学校学习一年,然后再继续留到当地任教。
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能够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全国各地旅游,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对小董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和小董一样,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择业观念更为理性,愈加务实,毕业后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扎根基层,或当教师或当医生。一方面,这与他们在大学暑假期间参加支教、支农、支医等志愿者服务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要强于“80后”的大学生,所以毕业后也愿意回到父母的身边。
同为“90后”,小胡选择了另外的人生道路,他毕业后回到家乡郑州市中牟县姚家镇粱家村当了一名村主任助理。“大学生完全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虽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但是我每天都被淳朴的农民感动着,我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邻里的纠纷、向农民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通过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我的意志得到锤炼,能力不断提升。”小胡认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一样能够建功立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有不少“90后”大学生更愿意去挑战,选择自己创业,通过自己的双手,寻找实现梦想的着力点。
河南师范大学小魏来自农村,大学期间,他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想到了家乡的孩子们,他知道他们求知欲很强,但是因为农村优秀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形式单一,于是每年暑假,他都要召集一些同学到家乡办辅导班。辅导班的学生从少到多,经过不断地探索、调研、改革,小魏在毕业后投资10万元,创办专业的学生辅导机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目前,他的培训公司还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有人说,最感动自己的是那些真正奋斗过的岁月,真正把你感动得流泪的岁月才是值得珍藏的岁月。”小魏坦言,“在创业过程中,我也经历过许多挫折和困难,承担了很多责任和风险,但创业过程中收获的进步和成长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