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翻转课堂”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改革

2015年05月08日 17:30 佚名 点击:[]

——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念金访谈

日前,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首套智能互动课堂教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让1400余名山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多彩课堂。王辉富 王勇 摄

编者按“翻转课堂”是契机,也是挑战,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外在条件,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颠覆”了课堂,要警惕课改的唯技术化倾向。课堂改革不应被新技术所捆绑,而应当重新思考教育与学习的观念,重建师生关系。深入思考“翻转课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的关系,有助我们看清时下课堂改革的弊端,引以为戒。

课堂改革不应被新技术捆绑

记者:有人说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中小学课堂——“翻转课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您看来,目前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起着怎样的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丁念金: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成为促进国内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翻转课堂”的变革进程。例如,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提出了“信息技术是上海市仙霞高中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思想,正在进行以信息技术推动“翻转课堂”的实践。然而,在我看来,并不是仅靠信息技术就能够翻转课堂的。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校长滕平基曾指出,新技术进课堂“在何时用”以及“需不需要用”,是我们时下必须关注的两个问题,希望我们的课堂不要被新技术所捆绑。

在教学整体思路革新的进程中,“翻转课堂”是变革中的一个方面。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和学习主人,将师生关系转变为一种平等对话型的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并开始对学习的个性化有一些关注。这基本符合学习的规律和课堂变革的大方向。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实现了“翻转课堂”就够了。从漫长的历史来看,当前的“翻转课堂”较多地是恢复古代教学的一些特征,如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的教学都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都强调师生互动,而且这些特征很鲜明。因此,当前教学变革的方向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翻转课堂”,而应该是更全面、更深入的变革。例如,充分调动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远远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超越课堂——课堂内外的学习都非常重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等。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起到的只是辅助性的作用。在今天,我们不妨以“翻转课堂”为新的起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抓手,探索教学体系的重建。

哪些情况阻碍了教学改革

记者:您对“翻转课堂”和课堂改革有一些观察与思考,您也曾表述过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忧思,请您结合具体问题谈一下您的观点。

丁念金:我近两年来观察了几所学校的“翻转课堂”实践,发现类似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一起,在国内形成一股教学改革的潮流,这种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同时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其他的相关观察,在我看来,目前,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改革中起着较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一,较多人的思维过于简单化,简单化到误认为教学体系可以简化为一种刻板的教学模式,靠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教学的各种问题。其实,教学是非常复杂的,且需要因不同的具体情境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科学地讲,教学是不能模式化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思维简单化、刻板化的产物,并不能带来问题的真正解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许多人并不能逃出“教学模式”的怪圈。

其二,部分教师过于崇拜实践,排斥理论研究,依然保持着“摸着石头过河”的习惯。例如导学案,就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做法,在我看来它并不适合推广:第一,有很好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导学案是多余的;第二,一个班级的导学案是整齐划一的,违背了个性化学习规律;导学案将知识学习分解为一节一节的,这就把学生的学习弄得支离破碎。有些学校在相关改革中取得了成效,实质上是自主学习带来的,而不是导学案带来的。其实,真正有效而且可靠的课堂改革,应该是“造船过河”、“架桥过河”,即各个学校充分地学习和吸收各种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成果既有普适性,又有局限性,各个学校只有学习这些成果并结合具体实践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才能取得较大成功。

其三,许多教师的观念难以实质性地转变。一些教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这些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翻转”,在许多情况下,明明学生都已经学会了,教师还是要讲解一段时间。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基本上不是传道和授业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同时教师自己也是终身学习和素质发展者。其中一点,教师自己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要让教师形成这些新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不应只在技术层面理解个性化学习

记者:在您看来,时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状态是什么样的,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理想的学习状态有多大差距?

丁念金:长期以来,流行的课堂是非常低效的,低效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师主导和掌控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发展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严重的压制,学习兴趣很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低下;二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一些学科教学中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深受束缚,而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同时也不能适应学习速度中等的学生,因为同一程度的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和不同的学习环节上的学习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许多学校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教材,这些教材比传统教材更适合于个性化学习,主要是适合于学生的选择。一些学校的教师编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课件,这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充分开放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更加综合化地应用了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为学生全面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个性化,相反,大部分学校只是在支离破碎地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少量的个性化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由于没有树立明确的个性化学习观念,因此往往还是以整齐划一的方式学习。个别学校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掌控学生的学习,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被信息技术束缚住了。

要促进学生开发学习潜能

记者:您一直倡导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背景下个性化学习应当如何进行?

丁念金:我们不能停留于信息技术层面来理解和开展个性化学习,而应该对个性化学习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真正聚焦于个性化学习的观念和操作思路本身。

人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高,花较少的时间就能成功地应对各种相关的考试,还可以有大量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因而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例如,辽宁省的张炘炀,由于善于个性化学习,10岁就考上大学本科,16岁就考上博士生。当然无须倡导这么早就考大学,但这个案例表明,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前提是:要摒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流行的错误观念,当今时代,人的灵魂并不是由少数教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个体在吸收社会文化的过程中自主而个性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的作用。而按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念和思路去做,必然破坏和压制学生的自主性。整齐划一的塑造思路,是工业生产中工人制造产品的思路,结果严重地压制个体内在的成长趋势和历程,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效率又很低下,这正是近现代教学体系的一个深得难以见底的陷阱。

要真正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就要彻底地摆脱上述陷阱。其中重要一点是: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一个前提性条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学生多数时间是自学和自我管理,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不同时间分别指导不同的学生,因此,虽然一个教师要指导许多学生,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其指导完全可能。这一点,已经付诸实践,我所发起和主持的“优质学习体系”课题中,要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学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流行的所谓“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比班级教学更加糟糕的教学模式,它没有真正解决班级教学中整齐划一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的严重问题。例如,同一门学科考试分数完全一样的两个学生,被放在同一层,并不一定合适。因为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环节,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这两个学生,一个可能感知快一些,另一个则可能理解快一些,他们在各个具体环节上,学习速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按照同样的速度来进行教学。

在各种深刻的课堂变革中,信息技术既不是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性条件。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有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都要促进和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为之提供指导。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来强有力地推动个性化学习。

上一条:辛向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下一条:探寻“翻转”背后的教育逻辑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9778818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